在《易經》的智慧中,爻位被分為「尊」、「貴」、「平」三等,象徵著角色、地位與時機的差異。五爻居天位,為「尊」;二、四爻為「貴」;其餘則為「平」。但這種分級,並非單純的高低之分,而是提醒人們:每個人都有其最適合的位置,關鍵在於是否「得中」,是否順應天時地利人和。
這樣的觀念,在現代生活中依然適用。
這樣的觀念,在現代生活中依然適用。
🌿 初入職場:在「平位」中扎根成長
有位年輕人剛進入職場,擔任行政助理。在外人眼中,他只是個「小角色」,離理想中的「尊位」還有一段距離。
但正因為身處「平位」,他有機會接觸各部門、觀察流程、學習溝通。這就像《坤》卦初六「履霜,堅冰至」所示:基層的磨練,是未來厚積薄發的基礎。在不顯眼的位置,他逐漸累積了實力與人脈,為未來的轉變鋪路。
🌱 升遷之後:在「貴位」中學習承擔
幾年後,他被提拔為部門主管,來到類似「二爻」的位置。這是《易經》所謂的「得中」——既有權責,又不至於高處不勝寒。
《坤》卦六二的爻辭:「直方,大不習,無不利」,提醒人們:只要正直守規矩,即使不熟悉新職務,也能順利渡過。他開始學習包容下屬、傾聽意見,讓團隊運作更順暢。這時的「貴位」,不再是炫耀的舞台,而是服務與引導的責任。
🐉 高位者的警示:五爻不是人人都能承擔
另一位高層主管,能力出眾,但因過度自信,忽略了團隊的感受,最終導致人心渙散、業績下滑。這正是《乾》卦上九所警示的「亢龍有悔」——飛得太高,反而招致悔恨。
真正的高位者,應如《坤》卦六五所言:「黃裳,元吉」——身居高位,卻不離百姓,才是真正的尊貴。高位不是權力的象徵,而是謙德的試煉。
🌌 結語:人生不是爬高,而是找到自己的位置
《易經》教人,爻位的高低不等於價值的高低。「得中」才是關鍵——在對的時間、對的位置,做對的事。無論是初入職場的新人,還是身居要職的領導者,只要順應自然、守中有道,就能活出屬於自己的吉祥人生。
人生不是一場競爭,而是一場「定位」的修行。在哪個爻位不重要,重要的是——是否在那裡發揮了應有的光芒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