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,明治十七年(1884),高島漫遊九州,一日往觀某石灰坑。
當晚,有社員到旅館造訪高島,說:「先生精於幹事,今日巡視敝坑,定有高見,請指教一二。」
高島回答說:「石灰坑之業,我是不懂得的,有令閣下失望了。不如我以占卜來方法來回答這問題。」
結果,筮得《火山旅》,六二爻動,變《火風鼎》。
高島易斷原文如下:
本社在東京出店,遠隔九州,營謀坑業,諸君皆行旅在外者也,故曰「旅即次,懷其資,得童僕貞」。
知此坑業,有財有人,可大可久,其所經辦,上下用人,皆正直無私,本可無憂矣。
但三爻有焚次(按:旅舍)喪僕之象,明年防有火災;
四爻曰:「得其資斧」,後年可以獲利,償斯所失;
五爻小失大得,坑業聲名,得以上達,是為坑務全盛之時;
惜上爻曰:「鳥焚其巢,先笑後號咷」,此象可慮,約應在五年之內也,宜預為慎防。
可惜,高島沒有作跟進的記錄,否則我們就可以知道《易經》的「回應」有否應驗。
此案例,令玄善堂聯想到,《易經》就彷如古代的ChatGPT,「有問必答」。(一笑)
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