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/9/2021

玄善堂的學易之路(三):岑逸飛說《易》

機緣巧合下,玄善堂在報章上看到由浸會大學校外進修部主辧,岑逸飛主講的「易經課程」講座(六講)。

玄善堂向來仰慕岑逸飛有深厚的國學修養及淵博的學識,今次見到有他主講的《易經》課堂,又怎會錯過呢?

還記得在開課第一日,全場座無虛席,可見講者的吸引力。

雖然課程只有六講,但卻十分充實。

內容由《易經》的由來,基本知識以至占卜斷卦的方法。

大家不要以為《易經》只是一部教人占卜的「迷信」書籍,其實《易經》內容十分豐富,值得我們細心閱讀和認識。

令玄善堂最難忘的,是他說「《易經》是外星人留下的智慧。」雖然有點誇張,但是事實上《易經》所包含的智慧,確是超越了一般人可以想像的範圍。

早前,玄善堂在整理收藏的剪報的時候,發現一份有關岑逸飛講《易經》的文章。(剪報是玄善堂多年來的習慣,凡與歷史、考古或與玄學有關的報章、雜誌資料,如果值得有用的都會保留,所以家中的書架很像「垃圾堆」!)

以下內容是節錄自2007213日《星島日報》副刊的專題。

岑逸飛認為:「《易經》是一套符號系統,用陰陽兩種不同的符號構成,用以解釋世界。」《易經》用「-」(一個長橫)和「--」(兩個短橫)三個一組相疊構成八卦,分別象徵天、地、水、火、風、雷、山、澤,六個一組相疊構成十四卦,藉此類比宇宙間萬事萬物。六十四卦中共有三百八十四爻,由於為首的兩卦乾和坤各多一爻,所以共三百八十六條爻辭。

要將《易經》理解天地萬物的一套觀念應用到待人處世之上,岑逸飛指出必須先接受一個假設:「所有占封算命亦是基於同樣的假設,就是宇宙萬物運作的規律,與人世間有種對應關係。」其實自夏周開始,古人已經重視觀察萬物的發展和運行,從中發掘做人的指標,《易經》亦是根據同一道理。《易經Ÿ繫辭》中說: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,就是透過觀察天地四季周而復始的變遷,體會到做人要自強不息。

岑逸飛繼續談到《易經》重視宇宙萬物與人的關係,但並不化表天地的角色能左右人的命運。現代人重視風水,認為可以改變整個人的命數,他認為容易走向迷信之途:「《易經》有個很重要的觀點,就是三才觀念,天、地、人三才並重,任何事物的推衍和完成,都需要天時、地利、人和,風水、算命往往忽視人的因素,只談地利。」「天」指時機,風水就是「地」,如果只談風水,天和人的角色都會被忽略。「風水只是一個助緣,讓人事半功倍,如果只談風水,抹殺人的參與性,便會變成迷信;但不談風水,只講人的力量,又會變得狂妄。」風水所說的吉位、凶位、病位三煞位,其實來自《易經》的「文王八卦」。「根據文王八卦,即風水學說的九宮飛星圖,便可以知道每年能量場的格局,知道不同方位的能量多寡。」……

玄善堂十分認同岑逸飛的言論。

為甚麼?

下次再談。(待續)

岑逸飛對《易經》有精湛的造詣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