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唐代李虛中的時候,是以「年」為論命的中心;不過,到了宋代徐子平的時候,則以「日」為主。知道有這個轉變的人也許很多,但是知道轉變的原因的人應該很少。
其實,這是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。
命理學萌芽於東漢末、經三國、兩晉、南北朝,以及隋唐,到唐朝中葉李虛中,才形成了基本的模式。而自魏晉以來的中國政權,幾乎都為世族所操控。所謂世放,是指世代高官而且世襲封爵的家族。他們在政治、經濟、社會各方面都擁有特權,形成所謂的門閥士族。官員的選取,都控制在世家大族的手中,因而出現「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世族」的不公平現象。個人的出身背景對於其仕途的影響,遠遠大過其本身的才幹。在子平命理裡,年柱代表祖輩,故以「年」為論命的中心點,也是合情合理,乎合當時實際社會狀況。
到了隋唐時期,君主開始刻意打擊門閥,以免他們對政權有所影響。但是,礙於一些世族對朝代的建立有功勞,故君主是用比較溫和的政策改革來削弱世族的權勢,科舉制度亦由此而生。科舉制度的出現,使平民子弟透過個人才幹而考取功名,進入仕途,成為政府官員。這樣,門閥制度於是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。因此,徐子平亦把論命的方法,由以「年」(祖輩、家世)為核心的方法,改由以「日」(個人)為中心的論命方式。這種改變,完全符合歷史演變的現實情況,有其客觀、合理的依據。
玄善堂認為,即使你不相信命理,但是無可否認的是,子平命理確實內含不少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元素,從一個歷史文化現象來觀察子平命理,也是饒有趣味的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