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這本經典易卜書籍,玄善堂在數年前已買了,當然不會再買了吧。剛巧,今年是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,遂令玄善堂有介紹這書的意欲。
高島是日本明治時期的人。日本經過明治維新的改革後,國力如日中天,正想向外擴張勢力,於是當時朝野便倡議「征韓論」。所謂「征韓論」是指先征服韓國(古時稱朝鮮,現在稱韓國),然後再向中國的東北伸展,實行日本的擴張政策。
朝鮮地處中國與日本之間,對兩國的國防安全均具有重要的意義。朝鮮長期以來是中國的藩屬國,但清廷積弱,日本欲先於西方列強奪取朝鮮,作為侵略中國的踏腳石。
從1875年(清光緒元年)起,日本勢力開始入侵朝鮮,取消通商、駐使等方面的特權,中國與日本在朝鮮的衝突從而發生。當時,清廷由李鴻章負責處理朝鮮事務,李鴻章對日本步步退讓。1885年,日本遣使來華,與李鴻章簽訂了《天津條約》,規定中國如要出兵朝鮮,日本也可以同時出兵。由是,日本在朝鮮逐漸取得與中國對等的地位。
1894年,朝鮮發生「東學黨之亂」,朝鮮請求清廷出兵。清廷依約照會日本,日本遂以保護使館及僑民為名,大舉出兵。亂事平息後,清廷促日本同時撤軍,日本拒絕,反而陸續增兵,後來更突襲清廷的運兵船,中日甲午戰爭正式爆發。由於當時清廷腐敗無能,故不堪日本的猛烈進攻,在海陸戰爭中均慘敗。終於在1895年清廷派李鴻卓到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《馬關條約》。
在戰爭時期,日本全國君民一心,希望打敗中國。相反,清廷受慈禧太后的控制,完全不了解時局,而且當時朝廷正籌備太后六十大壽的慶典,所以,無人敢說出真實的情況。結果,清廷在無大多準備的情況下向日本宣戰,戰敗也是意料中事。
日本這次出兵是明治維新後的第一擊,故只許勝,不許敗,全國上下都十分關心這次戰爭的發展。高島吞象亦因此而進行了占卜,前後五次,結果全部應驗,奇準無比!現將這五個占例簡述如下:
案例一:關戰前 [準確地預測了戰爭的結局]
1894年,朝鮮爆發東學黨之亂,成為中日戰爭的導火線。6月,高島就當時的形勢占卜得到「需之節」卦,從卦爻辭中準確地分析出日本海軍和陸軍必能獲勝,中國有「軍艦覆滅之應」。結果,在占斷後的四十天,日本陸軍取得牙山和成歡戰役的小勝,日本海軍取得豐島和黃海的大勝。(玄按:這就是國內著名電影《甲午風雲》的故事)
案例二:威海衛之戰 [準確預測清軍定遠艦的沉沒]
1894年12月,日本進攻威海衛,由於清廷軍艦據要地防禦使日軍未能得逞。高島就當時的戰勢又占得一卦,為「噬嗑之無妄」卦,認為日本攻擊清攻府海軍正是其時,有如「頤中有物」。結果,日軍擊沉了定遠艦,使清軍鎮遠等軍艦被日軍掠奪。
案例三:劉公島之戰 [預見了清廷威海衛海軍基地的陷落]
1895年2月初,日軍進攻劉公島,清軍將領丁汝昌拒絕投降。2月5日,高島就此形勢又進行占卜,占得「革之既濟」卦,高島認為日軍以火器攻打清軍戰艦可得全勝。結果,日軍果真用火砲猛攻威海衛,基地失守,丁汝昌自殺身亡,北洋艦隊全軍覆沒。
案例四:雙方簽訂條約 [預知李鴻章到日本簽約的時間]
甲午戰爭之後,高島就中日戰爭之結果占得「乾之同人」卦,他分析出卦辭卦象有「大人相接之象」,因而推斷清廷必定派李鴻章到日本與伊藤博文相見,和議在次年4月得成。結果,在1895年4月17日,清廷派大臣李鴻章赴日,與日首伊藤博文進行談判,最終雙方簽訂《馬關條約》。
案例五:三國干涉 [推測法、德、俄三國不會出兵]
中日簽訂《馬關條約》後,法、德、俄三國不欲日本在亞洲獨大,於是三國聚集戰艦準備出兵干涉。高島就形勢占卜,占得「同人之離」卦,他認為卦象表明三國不會突然出兵,清廷最終會批准條約內容。結果,日本逼於形劫,將遼東半島「退還」給中國,中國用三千萬兩「贖回」。最終法、德、俄沒有出兵。
以前玄善堂好像看過一些易占的書說:若想利用《易經》來為非作歹,《易經》是不會靈驗的。從上述五個案例清楚可見,這些只是「導人迷信,毫無根據」的說法。為甚麼?日本恃強凌弱,侵佔我國的土地,殘害我國同胞,用現代的說法,日本根本就是搞「霸權主義」,進行「恐怖襲擊」!如果說《易經》有靈,為何要助紂為虐?玄善堂見到的,只是我國的偉大發明,竟被敵人用來作為制定凌辱我國策略的依據,令人感到無限的痛心和無奈!
《易經》只是一種預測的工具,不管誰人用它,只要用它的人卦技高強,就如高島吞象一樣,《易經》都會如實地把結果預測出來。就如使用炸藥一樣,不管你是用來建設還是殺人,炸藥一樣會發揮它的作用。那些人說甚麼想用《易經》用來作壞事的人會測不準的說法,雖然立意是教人向善,但未免有點無知,實在令人難以信服。不管我們學習哪一種知識,最重要是要有批判思考,絕對不能盲從。
希望日後懂得《易經》的高人,會把它用在正途,例如預測地震、海嘯、經濟危機等,使我們可以及早防範,做福天下蒼生,這樣就真的功德無量了!各位同意嗎?
最新出版一套兩冊的《白話高島易斷》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