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/6/2017

穿梭於歷史與命理之間:東漢戚宦爭權

清代易占名家毛奇齡曾在其撰寫的《春秋占筮書》中,極力推崇《周易》法和古法解卦。他認為,《周易》的卦爻辭出自聖人之手,字字珠璣、句句金玉,只要心端意正,都會得到「超人」的啟示。他曾舉出一個歷史例證,用以說明古解法的蘊義深邃、精準奇妙、十分靈驗。

東漢順帝年間,要冊封大將軍梁商之女為皇后。冊封皇后,是帝制時代的大事,順帝而占卜求封,建立了「遇《坤》之《比》」。《坤》有柔順、順天()之意,封辭有「吉,安貞」之句。《比》有相親相輔之意。封辭又有「比吉,无咎」字樣(捨棄了「後夫凶」一句話)。所以,占卜者一致認為是吉祥、順應天意的。於是,梁商之女順利晉封為皇后。順帝死後,她晉升為皇太后,沖帝年幼,她便與自己的兄弟、大將軍梁冀合謀,參與朝政。沖帝死後,她與梁冀擁立質帝,把持朝政。後來,質帝被梁冀殺害,二人又迎立質帝之兄桓帝。此後他更加專擅朝政,結黨營私,任人唯親,大肆將官爵給予親族。梁氏一門前後七人封侯,三位皇后,六位貴人,兩位大將軍,女人擁有食邑稱君的有七人,娶公主的三人,其餘任卿、將、尹、校的共五十七人。桓帝長大後,因不滿梁冀擅權,於是聯合宦官單超、具瑗等人謀誅梁氏一黨。東漢政局從此走上外戚與宦官亂政的滅亡之路。

毛奇齡認為,東漢後期的這些歷史演變,都已經在「遇《坤》之《比》」封符中有所警示,只是占卜者未能領悟其旨意,終成大禍。此話何解?

作者認為占卜者錯在只注重表面文字淺釋,卻未能深入用《周易》的爻象數蘊義解卦。毛氏對照《坤》與《比》,象徵皇后臨朝問政,成為君王之象。再參照《比》卦九五爻辭說:「顯比,王用三驅,失前禽,邑人不誡,吉。」毛氏解釋說:「今占之,則《坤》五,后也;之《比》而變剛,君也;臨朝也,所謂『顯比』者也。『三驅』,立三帝也(三次封立帝王);『失前禽』者,無子也。」「舍逆取順」(見《象傳》),指信賴宦官(取順),殘害忠良(舍逆)

為了進一步獲取卦中隱藏的訊息,毛氏還把《比》卦推演為輔助性的《復》卦和《剝》卦。《復》卦下三爻為《震》卦,代表長男或兄長;剝卦上三爻為《艮》卦,《艮》象徵「閽寺」(見《說卦傳》),有扼守、把持、奪取之意。兩卦對比,象徵質帝之兄,有擅權篡位之象。

就這樣,毛奇齡經過建立輔助卦符,連續推演解釋起來,真的串聯出一個完整而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。

上述毛奇齡那絲絲入扣,抽絲剝繭般的解卦技法,實在十分「精彩」,叫人嘆為觀止!不過,在一般的解卦者而言,又怎會如此細緻地分析呢?此時此刻,又怎會聯想到這麼多的細節內容呢玄善堂認為毛氏這樣「真實」的解讀,難免給人一種「事後諸葛」之嫌,有欠說服力。大家同意嗎?

「遇《坤》之《比》「暗示」了東漢順帝之後的歷史發展,真的很神奇!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