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/3/2014

從「專旺格的個性」想到項羽

某個周末晚上,夜深人靜,玄善堂隨手在書架拿起朱鵲橋的《鵲橋命理》(第二冊)來閱讀。在「專旺格的個性」,一節中,朱老師說道:

專旺格又名專旺從強格,因為全盤印卩劫比,印卩又去生劫比,其氣甚專,一黨(自黨)獨霸天下。我們把八字排開,就可以看到劫比那種霸氣。所以真專旺的人的個性一定霸道。

劫比星代表自我,樣樣事情都要以我為主,為人自尊心重,孤高自傲,掉臂獨行,不怕艱難險阻,遇到困難,不會迴避,硬闖過去。

我研究命理,已經接近六十年了。直至現在為止,我認為一個人的成敗,不能否認與際遇有關,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個性,而不是菩薩。我寫這篇稿時是一九九四年的十月,還有一千日香港就要回歸祖國。香港六百萬人,紜紜眾生,龍蛇混雜。有些人聽到「九七」就腳軟,排隊移民,雞飛狗走。也有人焉,遠道回流,群英聚匯,籌集資金,躍躍欲試。在這個關鍵時刻,當然「有人辭官唔願做,有人漏夜趕科場」,……我現在只想借題發揮,談談命理。我想:若是特別格局(專旺與從格)的人,遇上這些時刻,大概不會選擇去紐四蘭「蘇武牧羊」。

總之,專旺格的人,不會是一個弱者,他將會是一個知進不知退的人。如果運順,他會成功再成功,不知止境地追求權劉與物惑;如果運逆,他會失敗再失敗,直至不能翻身,但他仍然不會承認失敗。不過,承認也好,不承認也好,事實到底是事實,於是專旺格的人會「成則為王」,或者「敗則為寇」。(頁一六至十七)

曾經有網友對玄善堂說:「我喜歡看朱老師的命理書籍,這就好像看一位慈祥的長者把人生哲理諄諄地告訴我們一樣,十分有親切感。」玄善堂很同意,這段文字就是最好的證明。這是玄善堂不時重溫《鵲橋命理》的原因之一。

看完「專旺格的性格」的介紹後,玄善堂第一時間想到的人物就是西楚霸王項羽。也許玄善堂是念歷史專業的,所以對歷史特別敏感。

秦末天下大亂,楚國人項羽乘時而起,反抗暴秦。公元前207年,秦軍圍趙於鉅鹿,趙國向楚國求救,楚國派項羽領兵二萬渡河救援。當時,秦軍有二十萬,兩者實力懸殊,楚兵畏懼,不敢與秦軍開戰。於是,項羽令兵渡河後,將所乘的船鑿沉,打破兵士用來煮食的鍋鼎,只帶三日糧草。這表示若戰敗,兵士必死無疑。結果,兵士拼死力戰,終大破秦軍,摧毀秦軍主力,這就是成語「破釜沉舟」的由來。

自鉅鹿之戰,項羽大破秦軍,九戰九勝,坑殺秦軍達二十萬。及後引兵屠咸陽, 誅秦降王子嬰,焚毀阿房宮,擄掠財寶美女,自立為西楚霸王。

此時,項羽分封諸侯,但是私心太重,因而出現分封不公平的現象,使天下人心服,就連被封的人也不滿意。例如他的「眼中釘」劉邦對關中之地分封給秦的三個降將、而自已被徙封於漢中,感到極端不滿。齊國的田榮、趙國的陳餘及起義將領彭越等人,亦因未得封王十分惱火。當分封之事剛告一段落,田榮即於前二零六年五月反於齊地,逐田都,殺田市,自立為齊王。接著彭越、陳餘等也相繼起來反對項羽,劉邦亦加入其中,一時間諸侯混戰競起。

楚漢戰爭爆發四年後,劉邦轉敗為勝,楚軍後來更被圍於垓下,四面楚歌。項羽與虞姬悲歌:「力拔山兮氣蓋世,時不利兮騅不逝,騅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」最後,項羽卒八百騎力戰而脫。至烏江,見大勢已去,項羽以為自己「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無一人還,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,我何面目見之?」(《史記項羽本紀》),因此自刎而死。

項羽的事蹟和朱老師說的專旺格的人的性格不是很相似嗎?

項羽認為他的失敗,全在於「天之亡我,非戰之罪」,是天意,與自己無關。難道一個人的失敗,真的是「天意」嗎?

從命理上說,大運和流年對八字原局的吉凶當然是有一定的影響;然而,沒有原局的特性在作用,就算逆運到來,失敗也未必來得這樣的慘烈。

朱老師曾說:「命局是本,歲運是末」,「命局是本,一生優勝劣敗,完全決定於命局」 (頁一六二) ;「個性是內因,外界的刺激是外因」 (頁一六四) 。說到底,人的命運,仍然是要由自己負責,不可向外推卸責任。

所謂性格決定命運。如果項羽不是如此剛愎自用,或者死愛面子而不懂反思,他絕對不會落得自刎的下場。


項羽的命造是否專旺格,我們當然不知;但是本著「以史為鑑」的信念,項羽的悲劇下場,實在值得命帶專旺的人深思……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